跳到主要內容

太陽光電系統技術指標

  

太陽光電系統技術指標


電站買家常問,怎麼從電站資料看出系統好壞?

維運團隊怎麼從維運資料看出系統有問題?

銀行與保險公司又該看什麼指標?

國際能源總署IEA PVPS最新報告提供主要營運指標,並且區分商務指標跟技術指標,讓不同使用者可以依照管控目的選用最適合的指標。 

本文介紹的IEA PVPS Task13報告可在以下官網連結下載

https://iea-pvps.org/key-topics/kpi-pvsystems-2024/

PVPS是國際能源總署底下的組織,專門為太陽能應用的各種議題提供解方。Task 13則是負責性能與可靠度議題的工作組,傑博有幸成為Task13的技術專家。藉由直接的參與,提供業界第一手資訊。

 

技術指標與商務指標

歐洲太陽能市場比台灣早10年開始,也經歷過沒有管控指標的大西部拓荒時代,進展到過多指標無所適從的階段,最後市場篩選出最實用幾個功能性指標,產業鏈中不同功能的廠商可以選用不同的指標來優化他們的工作。我們雖然發展較晚,但有幸可以跳過中間混亂的階段,直接學習成熟市場的作法。

本報告把指標概分為技術指標與商務指標:

技術指標是用來分析技術問題的KPI,通常跟故障偵測、系統優化、維運優化等工作有關。

商務指標是用來規範合約條件的,例如常用的性能比PR、年衰退率等。

當然也有些指標在技術跟商務上都會使用,而且產業鏈中不同功能的廠商關注的指標也不盡相同。下表彙整了各主要指標的類型,以及對各類廠家的適用性,T代表技術指標,C代表商務指標。  

以下說明常用的主要指標,以及報告裡沒提到的眉角,教你避免被指標誤導。 

發電量估算 Pxx

電站開發階段都會估算這個地點用預設的設備可以發多少電,但是預估可以很樂觀也可以很悲觀,怎麼估算才合理?

發電預估都是用過去的歷史氣象資料來估算,歷史紀錄的日照每年高低不同,如果用中位數估算出來的,就是有50%機率可以達到,這個發電量估算就是P50。同樣的概念,P90就是有90%的機率可以達到,換句話說有10%的機會達不到。所以P90的預估發電量應該是低於P50,因為它更容易達到。

<眉角> P50的年發電量去計算投報率IRR,會得到比P90估算更好的結果,但是也有更高的機率是達不到這個報酬率的。作為賣方傾向用P50算出一個漂亮的IRR,作為買方則希望用P90得到一個務實的IRR。買方務必了解你所看到的IRR是用什麼基礎計算的,並且把風險計入到財務規劃中。

另外要提醒,Pxx的估算與氣象資料庫的資料高度相關,需要了解所使用的氣象資料來源。此外,氣候變遷也讓日照條件與過去一二十年有很大不同,有些地方日照變多,有些日照變少。有些研究報告針對這個議題有詳細討論,可參考本報告的參考文獻。

 

性能比 PR

性能比 (PR) 是最廣泛使用的電站性能指標,用來衡量整個電站效率和性能。公式如下,簡單來說就是發電量與參考發電量的比值,而參考發電量是指此電站在所接收到的日照條件下,在模組溫度25℃下產出的理論發電量。PR代表的意義就是,實際發電量與理論發電量之間的差異。

Eout= 實際發電量

PSTC= 系統裝置容量

HPOA= 與模組同角度的實測累積日照量

GSTC= STC下的日照強度 (1000 W/m2)

 

PR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考慮到溫度的影響,所以溫度越高,PR值越低。因此有學者提出溫度修正的PR,用溫度係數來修正理論發電量,可以讓指標不受溫度影響。公式如下,其中參考模組溫度可以是25℃或其他任何約定的值,例如當地年均溫。

Tmod,k= k組資料的模組溫度

Tmod,ref= 參考模組溫度

 

此外還有雙面PR,用來計算使用雙面模組在正背面都發電的性能比。但是較為複雜,目前應用的人也不多,在此不多贅述,有興趣可參考本報告原文。

 

<眉角> PR常被用來作為工程驗收與維運品質的指標,但是也最常被誤導或誤用。PR值要正確展現電站狀況,最基本的是發電量與日照量必須正確。發電量如果使用台電的紀錄,基本上沒有問題,起碼可以代表台電收到的電量。而日照量是最常出錯的,如果日照計安裝角度不對,或表面髒污,紀錄的日照量就是錯的,算出來的PR當然也就是錯的,而且通常導致PR值虛高。根據我們系統查核的經驗,大概有七成以上的系統日照計安裝不正確,這些系統計算出來的PR值都比實際值高。因此業主會發現,PR值很容易達到合約的要求,甚至還會超過100%,但實際上未必達標。

另外一個誤區是溫度與日照強度也會大幅影響PR值,如果驗收期間剛好陰雨天很多,PR值可能飆到接近100%。因此我們協助業主訂定PR值要求的時候,都會增加一些限制,去除不合理的氣象區間。實際遇過一個案例,該案場施工接線錯誤,導致兩串四十幾片模組的功率未輸出,但是驗收期間陰雨天很多,採用一般連續30天監控數值計算的PR值竟然達標的。所幸我們幫業主訂的PR值計算方式排除了天候不佳的數值,才能把PR值低落的問題糾出來。

 

可用率 Availability

可用率很適合用來評估電站維運執行狀況,很常訂在與維運商的合約中。公式如下,簡單來說就是預期可運行時間扣掉故障不發電的時間,與可運行時間相除的比值。

 

  另外一種變形,不採用時間計算,而採用預期發電量計算。可以想像設備在冬天損壞,跟在夏天的時候損壞,損失是不一樣的。所以用預期發電量為計算基準,可以把季節性因素考慮進來。其公式如下:

 

計算可用率時,有些非維運責任的停機時間可以排除,通常包括:

        計劃性維護停機

        不可抗力,包括電網停電

        暫停售電

<眉角> 以時間來計算比較直覺,也比較沒有爭議。而以預期發電量計算,牽涉到預期發電量怎麼估算,這比較複雜,也容易有爭議。因此實務上,還是採用時間計算比較多。

  

沙塵率 Soiling ratio (SR)

  定義為髒污的模組發電功率與乾淨時的預期功率之比值。一般來說透過以下方式取得:

        光學沙塵感測器

        人工計算髒污模組與乾淨模組的短路電流比例

        從監控系統分析計算

        影像分析

        用環境因子計算 

另一種指標為沙塵損失率Soiling loss (SL)= 1-SR

還有一個類似的指標沙塵累積速率Soiling rate定義為沙塵造成損失的每日增速,這兩個詞的英文很像,要小心辨別。這個指標是指不清洗的狀況下,沙塵遮蔽會不斷累積增加,平均每天增加的遮蔽率就是沙塵累積速率。

 沙塵方面的指標通常用在維運管理,例如在維運合約中訂定沙塵損失率上限,維運團隊則可以依據沙塵率變化而決定是否需要清洗,可以節省清洗成本,或減少沙塵造成的損失。藉此也可以讓PR維持在維運合約要求的標準之上。

<眉角> 雖然IEC61724-1有要求系統進行沙塵監控,但是目前還沒有明確定義沙塵率的標準。可靠的沙塵遮蔽率取得不易。上述的每個方法都各有其優缺點,必須明白其限制才能做最好的利用。

  

性能損失率 Performance loss rate PLR

性能損失率 (PLR) 是指發電損失速率,通常以每年損失多少%來表示,包括不可逆的損失(如材料老化)和可逆的損失(如髒污、遮陰)。PLR是財務計算模型的重要參數,而維運團隊必須盡可能降低PLR,以符合或優於財務計算假設的PLR

<眉角> PLR要從長期的監控資料中分析擷取,會受到很多雜訊的影響,例如壞天氣的資料要濾除。Task 13報告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Loss Rate of PV Power Systems有詳細的評估方法介紹,有興趣者可以下載參考。

下載連結: https://iea-pvps.org/key-topics/assessment-of-performance-loss-rate-of-pv-power-systems/

  

發電性能比 Energy Performance Index (EPI)

發電性能比 (EPI) 是指實際發電量與預期發電量的比值。其中,預期發電量的計算是一個重點,通常以PVsyst等計算模型預估年發電量,IEC TS 61724-3有計算模型相關的要求。EPI的好處是比PR穩定,在歐洲有越來越多合約納入EPI

<眉角> EPI最大的問題還是預估發電量的計算。在建立計算模型時,裡面有很多參數與氣象資料是人工調整或設定的,這導致發電量預估結果可能因人而異。因此,若要納入EPI,必須先協調好發電預估的計算模型與氣象資料,以及前面所說PXX,以避免後續爭議。

  

維護反應時間 Maintenance response time

顧名思義就是發生故障問題時,維護人員到達現場的時間。通常會在維運合約中規定反應時間,以及解決問題的時間。相關的指標還有:

        平均修復時間Mean time to repair

        平均故障時間Mean time before (between) failure

        故障率Failure rate 

<眉角>維運合約中若有訂定可用率要求,其與維護反應時間的要求有些重疊。若維修所需時間長,可用率自然也會跟著下降。不過還是有些微的差別,若維運商無法保證夠短的維護反應時間跟修復時間,以可用率做更大範圍的限制對業主更有保障。

  

關於作者:

林敬傑博士,業界朋友們暱稱為「傑博」

2004年在工業技術研究院從事太陽能模組研發

2005年與德國萊因技術合作,在臺灣建立亞洲第一個太陽能檢測認證實驗室

2007年擔任德資企業a2pak Power茂暘能源技術長

2011年成立顧問公司PV Guider,提供專業諮詢與電站品質管控等服務

 現職

PV Guider首席顧問

CNS國家標準審議委員

工研院量測中心顧問

國際能源總署IEA PVPS Task 13太陽能可靠度工作組技術專家暨子計劃主持人

SEMI產業標準技術委員會主席


留言